点击返回
最热评丨1亿人在假装健身?说明了什么
海南日报客户端 2019-12-21 16:10:13

据海报集团全媒体理论评论中心

在全民健身热潮来袭之时,“1亿人在假装健身”的说法成了舆论场上热议的话题。这个“1亿”的数字到底怎么来的?

微信图片_20191221161016.jpg

图片来源网络

据“上游新闻”报道,某互联网平台日前发布了《2019运动消费趋势报告》,结合国家统计局给出的“近4亿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这一数据,综合测算出中国有1亿人在“假装”健身。

换言之,这些人“买了运动装备却很少运动,办了健身卡却很少去健身”

timg.jpg

跑步机闲置,用来挂衣服。图片来源网络

【“一亿人假装健身”说明了什么】

问问周围,很多人情况也是如此。有朋友就劝我,家里买跑步机,一定要买带长扶手的。为啥?这样的话将来可以用来晾衣服。言下之意就是,你肯定坚持不了经常跑的。

假装健身背后是对健康的追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人关注关心身体健康,所谓一病毁所有,谁也不愿意在这么好的生活环境中病恹恹的。不光不生病,还得身体棒,身型好,倒三角、马甲线、八块腹肌,人人羡慕。各种健身励志人物、故事,都是点击率很高的热门话题。

为什么要假装健身?出于毅力不够、时间不够等原因,难以坚持长期健身。因此产生一种焦虑,焦虑诱导出各种假装,结果变成一种自我催眠:我办了健身卡,就会去健身,就会变得身材好、身体棒。

再有十几天就是2020年了。按照此前国家体育总局规划,到2020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应该达到4.35亿。要想达到这个目标,每个人都得努力,社会也得关注。

首先,健身的结果是美好的,但过程是枯燥的,必须耐心、科学地坚持下去,加强自律,控制饮食,才能让自己身体强健起来。之前清华大学有句口号: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为国家健身是一方面,从另一方面看,身体是自己的,自己身体好,心情愉悦,还不给家人增添负担,多好!

另外,很多人无法坚持健身是因为工作太忙,尤其是在奉行“996”文化的企业里,上一天班下来筋疲力尽,回到家就想往床上一倒,哪里有精力去锻炼?对此,还是呼吁社会各界,呵护职工身体健康,切实保障员工休息权。

如此双管齐下,相信“1亿人假装健身”这样的新闻就不会再出现了。(人民日报海外版 熊建)

【1亿人在假装健身?不只是因为偷懒!】

尽管这个计算方法存在争议,但有很多人在“假装健身”,应该是个不争的事实,否则这个话题也无法引起广大网友的共鸣。笔者自己也曾购买过小区里一家自助式健身房的年卡,但由于懒惰或忙碌的缘故,办卡之后几乎没去健身过。在我的潜意识里,办卡或许激发了健身的仪式感,确认了自己的“健身爱好者”身份,但我的实际行动反而远离了办卡的初衷。

但是,在看到“假装健身”这个概念之前,笔者并没意识到自己在健身上浪费了金钱。从此事引起的网友共鸣来看,有类似感受者不少。到底是何种因素促使人们“假装健身”呢?

首先,不排除其中有很多跟风健身的人。近年来,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提升,以及平价健身设备和场所的普及,健身成为城市居民尤其是年轻人的新时尚。其中固然有热衷并坚持健身的人,但也有人只是抢个时髦,盲目跟风而已。这些人既对体育运动缺乏兴趣,也没有强烈的健身观念,但囿于周边环境的影响,就容易盲从健身风潮。他们属于健身者中意志最薄弱、兴趣最冷淡的人,逐渐成为“假装健身”者也不足为奇。

再者,懒惰与忙碌也是“假装健身”群体增多的重要因素。客观来说,这类群体还是有一定的健身观念的,也确实希望通过有规律的运动来强身健体,但繁忙的工作与生活压力,时常让人难以脱身,很多人下班后只想好好休息。当然,懒惰情绪也时常在其中作祟,“夏天怕热,冬天怕冷”时常成为偷懒者的借口,但归根结底,还是缺乏抵制惰性的决心,没有坚强的意志。

其实,要克服“假装健身”的问题,还是要从根本上了解健身知识、尊重健身规律,并且学会量力而行。前者往往与养生观念、康健理念密切相关,近年流行的“年轻人用保温杯泡枸杞茶”之类的话题,也从侧面证明了年轻人愈发重视身体健康。但是,仅靠一腔热血是不够的,要从“假装健身”的泥潭里跳出来,关键还是量力而行,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与技巧,知道自己最需要哪些方面的健身,以及如何实现健身目标。比如,有人需要通过健身来减脂,有人要通过健身来塑形,二者的训练方法并不相同。

当每个人都找到自己的健身方向后,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毕竟,现实的需要与浓郁的兴趣,是促使自己养成健身习惯的最佳因素。从盲目跟风而健身,到有针对性地科学健身,这个过程或许是我们健身观念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想必,在不久的将来,“假装健身”将会成为一个伪概念,有序而专业的健身将会成为多数人的选择。(中青评论 黄帅)

【“1亿人假装健身”,间歇式努力该停了】

“1亿人在假装健身”其实就解释了,购买大量运动服和运动设施、在健身房自拍等等,并不意味着人们真的开始并且坚持运动了。或许是受了身边人的带动、网红美丽身材的激励,人们决定运动,并为此做准备。但是,很多人只运动了一两次,就将运动设备束之高阁,重新做回“沙发土豆”。这实际上是一种“间歇式努力”。

“间歇式努力”是指看到鸡血文或鸡汤文,就会偶尔努力一下,以掩盖自己内心不安的生活方式。除了健身以外,人们做出的“间歇式努力”还有很多:看书、考证、学习某项技能等等。“间歇式努力”往往只是3分钟热度,它表示人们曾有改变和努力的决心,但缺乏坚持下去的毅力,所以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改变。三分钟热度一过,踌躇满志的人又变成了“混吃等死”的人。

与其“间歇式努力”,不如沉下心来,仔细想想自己的兴趣所在,以及未来的人生目标。给自己定制相应的短期目标,方便落实。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可以用更强大的精神动力让自己坚持下去。防止“间歇式努力”,也可以采用打卡的方式,督促自己。但是记得提醒自己,别让打卡变成单纯的自拍,也别把打卡当成朋友圈炫耀的资本,而是当成督促自己坚持的仪式。别去随波逐流,拒绝盲目吸收“鸡汤文”的洗脑,让“间歇式努力”少一掉,长期式努力多一点。(红网 夏子惠)

【为“假装”健身的1亿人加油】

人们确实有种种理由与坚持锻炼擦肩而过,比如工作太忙、路程太远、天气不佳、心情不好等等。再说即便窝着不动,不代表就没有其他锻炼的方法。加班搬砖、留言抬杠、笑出腹肌,听上去照样动感十足,对吧?

其实,关于假装锻炼的说法,相信并非真正健身爱好者在炫耀,更多是不经常锻炼的人们在自嘲。想一想,我们几乎或多或少都有在健身方面有过类似的冲动消费。尤其是中年人,不定期涌出换个活法的壮志时,每每不谋而合:我要学门手艺,或者我要锻炼。

换个角度想,“健身伪装者”并不该为叶公好龙而受到揶揄,反而应给予更多掌声才对。近三四年来,虽然国内体育消费以平均每年近40%的速度迅猛增长,但从国家体育总局的数据不难看出,中国的体育人口依然只占少数。假装健身人群,正是优质的潜力股,他们既有锻炼的冲动,也有这种决心,更有提升体质和提高生活品质的需求,或许只差一两位好友的督促陪伴,鼓励自己下次继续迈开步子。

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无论作为一种消费,还是一种生活方式,体育运动都将不可阻挡的普及,甚至可预料的井喷。将假装健身的人拉一把,成为真正爱好者;再将不爱运动的人,引导为有一定锻炼冲动的“健身伪装者”……无论发展体育产业,还是建设体育强国,都免不了一个滚雪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假装健身的人越多,越发证明中国的体育事业是座富矿,前景一片光明。(长江日报 陈开)

timg (3).gif

你怎么看?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中青评论、红网、长江日报(略有删节)


责任编辑:李萌

点击下载海南日报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