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海网报道丨记者康景林 张晓华
十几年前,外地游客来海南旅游,在万宁老罗的椰林里买椰子。老罗分别摘下三个成熟的青椰、银椰与金椰,客人们当场将明黄诱人的金椰敲开喝水吃肉,却准备将青椰与银椰带回去。
老罗追问,为什么不一起吃掉?回答:这两个还没长熟,我们带回家,等它们变成这种金黄的颜色时再吃……
那时候,外地游客对椰子是陌生的,习惯性地拿颜色深浅区分果实成熟度。殊不知,这三种颜色的椰子,都是海南岛上自主研发出的“文椰”系列矮种水果型椰子。
种椰子 头三年要吃点苦

在自家院里,老罗撑起一根长钩刀为记者“摘”金椰。南海网首席记者 康景林 摄
万宁礼纪镇的老罗已经五十多岁了,种椰子15年,赶上了一大波好行市。直到今天,他都在感叹,“当年,我还是有些运气的。”
老罗是土生土长的礼纪镇人,家中世代务农。2004年之前,他种水稻,种西瓜,赚到的钱刚够应付生活。
2004年,经朋友指点,他购买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下称椰子所)的种苗试着种椰子。在自家地里,他种下三四十亩“文椰二号”“文椰三号”椰苗。
买椰苗的钱是找人借的,椰子结果至少要等三年。有出项没进项,当初的坚持苦不苦?
面对这样的提问,老罗哈哈大笑:“再苦也就是三年的事!农民就是种地的,啥赚钱就种啥,就这么简单。”
当年,老罗种下椰子苗,又在椰林中间种冬瓜,种香蕉,种玉米,“只要是好卖的反季节瓜菜,我逮着哪样种哪样。”由于椰林的遮阳功能,林间种植瓜菜,收成反而更丰厚。
老罗白手起家,吸引他种椰子的原因,最重要的就是椰苗,“文椰二号”“文椰三号”是椰子所精心培育的矮化品种,产量高,只需三年就能挂果,比七八年才能挂果的传统种苗提早了三四年。
“文椰二号”外皮是浅黄色,被海南人称为银椰;“文椰三号”是橘红色,被称为金椰,卖相好,格外诱人。卖价比海南传统的青椰贵出一倍还多。
15年来,老罗将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亩,进入丰产期后,每亩收入1万元左右,去除人工、肥料投入,每年稳赚六七十万元。老罗眼中,椰子可不是“懒人树”,后期管护很重要,但与辣椒、西瓜相比,“属于特别好种的水果,跟种树差不多,比种芒果轻松太多了。”
至于采收,是老罗最省力气的环节,他总是端坐家中,等买家上门收购,买家负责摘果,老罗负责点数,他不需出门找销售渠道,尝尽了卖方市场的安稳与丰产丰收的喜悦。
这些年来,老罗与老客户达成默契,椰子果成熟时,客户就会来摘果。贸然前来的生客,老罗拒不接待。
总结自己15年种椰子的经验,老罗认为头三年要舍得下辛苦;五年以后能松口气;进入丰产期时,椰林里的果实摘不完,有时候挂果太多,他会早早摘掉一些,他舍不得让树上挂太多果,“怕累着自己的树。”就这样,老罗用最初几年的辛劳,换来十几年的稳稳当当的生意。
新品种 用科技推动椰子升级

“矮下来”的椰子树,一年可结椰子200多颗。南海网首席记者 康景林 摄
老罗的种植园,现在成为椰子所“文椰”系列矮种椰子的专业合作社。十余年间,老罗的成功正在影响越来越多的乡亲们加入到“文椰”新品种椰子种植中来。万宁礼纪镇莲花村委会下辖14个自然村,村村种椰子,面积达1000多亩。
海南省传统的高种椰子进入丰产期后,平均挂果四十多个,而椰子所“文椰”系列矮种椰子,丰产期每株挂果在150至200个,亩产值超万元;新品种的投入期只有3年,下种3年过后,就会结果有收获,而传统椰子的投入期长达七八年;高种椰子采摘耗费人工,摘一个成本一元钱,而矮种椰子不需要上树,站在地上就可采摘。

“文椰二号”果实累累 中国热科院椰子所供图

“文椰二号”果实累累 中国热科院椰子所供图
“文椰”系列新品种的引种历史要追溯至1983年至1986年,椰子所的专家们规模化从东南亚引进矮种椰子种苗,试种成功后,不断进行自交扩繁,再选择产量高、性状优良纯正的品系进行扩繁。引种的三类种苗分别扩繁为“文椰二号”“文椰三号”“文椰四号”,果皮呈现黄色、橘红色,青色,海南人将他们俗称为银椰、金椰与香水椰。

“文椰三号”颜色最为鲜艳。中国热科院椰子所供图
2003年,热科院椰子所生产性试验获得成功,这批具有高产、早结、矮化特点的水果型椰子品种于2007年获海南省品种认定;2013年至2014年陆续获得全国热带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时成功申请种苗培育、病虫害防治、栽培管理、种苗鉴定新技术专利。40年来,椰子所潜心研制的一批新品种终于有了身份,获得国家认可及保护。

“文椰四号”又叫香水椰,椰汁格外香甜。中国热科院椰子所供图
近年来,热科院椰子所一直致力于在海南岛推广“文椰”系列新品种,海南是我国唯一可以全省大规模种植椰子的热带地区;椰子是目前水果界产业链较完善的一个水果,保鲜期长、采收期长、加工产业链条长,可鲜食、可加工。
“用好品种推动产业升级,我们会努和推广文椰系列新品种,让海南岛的椰子产量实现自给自足,让它们成为扶贫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摇钱树。”热科院椰子所所长王富有将这个时间定义在10年之内。
度过投入期 椰林间的办法一箩筐

范海阔博士拎着一枝结了36个椰果的“文椰四号”。他说,该株椰树一年将结出200多个椰果。受访者供图
按老罗的办法,头三年在椰林间种些瓜菜,是非产果期的一项重要经济收入。此外,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增加种植户收入呢?
范海阔对此也进行过研究,参照东南亚国家的做法,他为种植户开出了短期及中长期的获利模式。
椰子种植的理想行间距为6米×6米,林间空地上,海南传统的做法是培育椰苗,出售获利。而一些东南亚国家,投入期最主要的收入来自椰笋。
椰苗生长一年时,根部就会形成椰笋,像竹笋一样,可以烹饪食用,可以制成鲜笋罐头出售。在东南亚国家,椰笋被按照1米×1米的行间距种植,椰林长成前,这些间种的椰笋会逐年被摘除出售,最终会为椰林留足生长空间。食用椰笋作为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蔬菜,在东南亚国家的售价一直很高。由于其加工方式简单易学,在椰林最初的投入期,是极好的收入来源。
椰子幼林期,东南亚国家还会找出一条生财之道:剪切椰子新生的部分嫩叶。刚长出的嫩叶呈鹅黄色,还没有完全展开,是鲜花最需要的装点衬托,成为鲜花批发市场的抢手货,是椰子未结果时很好的收入来源。这些嫩叶还可以用来编织,做成工艺品出售,也可以成为家居装饰品。

老罗轻松摘下两只椰子,准备送给记者品尝。然而,面对镜头让他很难为情,执意转回身去。南海网首席记者 康景林 摄
此时,种植户也可以在林间种植反季节瓜菜、间种菠萝、地瓜、西瓜、花生——这部分的收入,可以支撑家庭消费。
待椰林里结出椰子果,未进入丰产期时,树木已足够高大,种植户可以从事养鸡、养鸭等特色家禽养殖,不仅增加收益,家禽粪便也是椰子树需要的好肥料。
椰子进入丰产期后,椰子果成了主要收入来源,依旧可以在林下进行种植养殖,发展林禽模式、林畜模式、林药模式、林菌模式,林花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单位面积产值。
科研院所在为椰子产业发展支招想办法,政府与一大波企业也在努力,在提供服务。

责任编辑:蔡曼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