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返回
最热评丨登记“副科级以上”家长信息,靠这能防住违规加分?
海南日报客户端 2019-05-02 16:16:37

据海报集团全媒体理论评论中心

最近,有微博用户发文称,山西朔州市朔城区第七中学要求初三年级班主任“摸清”学生家长任职信息,副科级和副科级以上的要进行登记上报。

对此,4月30日下午,该校党支部书记刘禅表示,此行为是学校执行区教育局要求,防止有干部滥用职权给孩子考试加分;朔城区教育局回应:此行为不妥,将叫停统计工作。

5月1日晚,朔城区教育局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针对此事发布道歉信,表示由于工作要求不细致,个别学校安排工作不严谨、表述不严密,致使部分网友误解,对此深表歉意。

微信图片_20190502161212.jpg

网曝朔州市朔城区第七中学要求班主任统计初三学生家长任职情况。 微博网友@史大伟i 图

微信图片_20190502161315.jpg

当地教育部门致歉信。微信公众号“朔城教育” 图

那么,

该学校登记家长职务信息

到底错在哪儿?

看看媒体人是如何说的

【登记“副科级以上”家长信息,靠这能防住违规加分?】

其实,类似的出格操作,不是第一次了。此前,就有幼儿园要求学生画出自家车标,还有的寒假作业要求学生画自家房子、介绍自家小区、分清自住房还是租赁房…… 这些“过分”要求的背后,也许有着正当的目的或理由,但是很明显,方式跑偏了。

无论是家长的职位信息,还是住房信息,都属于学生的个人隐私,即使作为教育机构的学校和教育管理机构的教育局,也不能以各种“为了学生”的名义,去轻易碰触。

先发布通知,遭受质疑后又匆匆撤去,这其实恰恰反映了,当地教育部门在工作方式上,缺乏周全考虑,有着“目的先行”的倾向。通过统计家长任职的方式,来预防滥用职权加分,其实本身就已经涉嫌滥用职权了。

一些地方的管理部门,很多时候就是因为“重目的,轻方式”,导致一些执法或日常工作的开展,不经意间就触碰了违规的边缘。因此,一定要摆脱这种工作思路:只要目的是正当的,手段就无所谓了。

而且,一旦方式跑偏,往往难以实现初衷,或者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就当地教育局这次为了规避干部子女违规加分,断然采取统计学生家长任职的做法,完全就是在迂回作战。治理违规加分的乱象,关键点和根本之处仍在于加分制度本身。如果加分的整个流程能做到严格的审核和把关,充分凸显公开、公正、公平,学生家长到底是什么身份又有什么关系呢?

换句换说,如果在加分环节,都无法预防一些手握资源和权力的家长暗箱操作,那么了解了家长的身份后,就一定有底气再将结果改回来吗?所以,根本来说,整治加分作弊,还是应直面问题,对症下药。

希望当地教育部门能够从这次“自我整改”中反思经验和教训,用正确的方式开展善意的工作。同时,有过类似越界操作和类似工作思路的管理部门,也能够择其不善者而改之。(新京报评论 与归)

【为防舞弊查家长,这个理由太可笑】

为了预防领导干部在孩子中高考期间有作弊行为,进而通过老师,摸清学生家长是否是副科级和副科级以上干部,如此解释,与“给高干子弟加分”的猜测,呈截然相反的论调。乍一听,看似理由充分,可冷静一想,却也十分可笑。试问,如此缺乏逻辑与理性的主意,是哪位领导想出来的?

“有教无类”应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防止学生在校期间攀比家世,也应该是校园教育的基本要求。无论老师通过何种方式,了解学生家长信息,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向师生传达“校方关注学生家世”的潜在信息。试问,学生感受到了会怎么看?家长得知了会怎么看?老师本无分别心,却因此有了分别对待的理由,未来授课还能做到“一视同仁”吗?

进一步说,家长是官是民,对孩子参与考试来说,有影响吗?不可否认,过去有少数领导干部意图通过职权给孩子考试加分。可恶行尚未出现,教育部门便开始“全盘摸底”。其逻辑原点,即是将所有的干部都当成“以权谋私”的恶官,将所有的孩子当成享受父辈萌荫的“少爷”。相较于“为了防止学生犯罪,调查学生家长是否有犯罪行为”的思维,更加可笑且不可理喻。

再者,即便得知了部分学生的家长是领导干部,教育部门又该如何处置?是重点关注相关学生的考场、考卷?是重点调查相关领导的风险行为?还是预防有人“借花献佛”,帮助“高官子弟”?无论采取何种应对措施,都会对孩子的正常考试造成负面影响。为降低舞弊风险,拿孩子开刀,说得过去吗?打造一个公开、透明、严格、细致的监管机制即可,无论学生的家长是富人是高官还是群众,相信都可以受到公平的对待。

“统计家长任职情况”一事,无论是少数领导的“拍脑袋决策”,还是会议讨论后的“集体失智”,能都暴露出一个教育部门的建设问题。教育部门负责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很难想象,如果被这样失智的思维长期主导,当地的教育工作能否得到健康开展。对此的纠偏,不能慢不能浅。(红网 严奇)

【“统计家长任职情况”是一个错误示范】

统计家长任职情况,容易令人浮想联翩,而这本该是教育主管部门事先就该考虑到的。哪怕是打着“防止有干部滥用职权给孩子考试加分”的名义。如果真想防止有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之便给自己的孩子走后门加分,根本用不着统计家长职务,只需要按照考试规定就可以做到。而该教育局这么做,不仅是多此一举,还容易使人“想歪”,不仅无益于防止考试出现不公正,反倒使自身有攀附权力的嫌疑。

众所周知,人们对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利用家长职务之便“拉关系”一直保持高度警觉。而在现实中,也确实出现过此类问题,这使学校变“江湖”。不仅家长主动“拉关系”,还包括学校老师也主动攀附权贵,这在家长群里早已变得非常普遍。如果教育主管部门以防止干部给孩子考试加分为名,统计学生家长职务,那无疑将使“拉关系”现象变得更严重。

不知朔城区教育局要求学校这么做之前是怎么想的?就算真是为了防止有权力的家长滥用权力,却也本该考虑到这种做法的负面影响,由此,只能说该教育局工作不细致,缺乏预判能力,有“拍脑袋决定”的重大嫌疑。而如果是像不少人猜测的那样,通过统计家长任职情况达到其他目的,那就更值得警觉了。

可见,防止家长利用职务之便“拉关系”,也要防止教育主管部门由于工作方法欠妥使学校变相攀附权力。如果统计家长职务这些信息被个别人利用,有可能导致腐败,无疑将破坏教育的公平与公正。因此,该教育局的做法是一个错误示范,也是一个警示。(四川在线 刘天放 )

【统计家长任职情况有违教育本意】

按照朔城区教育局负责人的说法,统计学生家长任职情况的初衷,是为了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事实如果确是如此,家长应该拍手欢迎才对,但此举激起舆论巨大反弹,足见此说严重值得怀疑。为防止中高考期间有干部为孩子“拉关系”作弊,就非得统计家长任职情况吗?再说,教育局摸清了家长任职情况,就能堵住干部滥用职权给孩子加分吗?

防止中高考期间少数干部为孩子“拉关系”作弊等行为,关键在教育主管部门领导能否守住政策底线和法律红线。家长是不是副科级或副科级以上干部都不重要,因为即便那些位高权重的干部要给自己孩子考试加分,也得要通过教育主管部门领导递条子、打招呼才能办成。没有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点头默许,即便是区委区政府的领导,恐怕也不可能随便给自己子女考试加分。

无论是让孩子画自家车标,介绍自家住房,还是统计家长任职情况,都是对学生家庭的一次摸底,从中怎么都看不出有教无类、给孩子施行公平教育的意思,而更多地凸显了背离教育初衷的倾向,甚至是一种赤裸裸的因“财”施教、因“权”施教。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实现教育公平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统计家长任职情况的荒唐做法不但应该立即叫停,还应查清背后有无违纪违法操作,并根据情况考虑追究相关人员的党纪政纪责任。(北京青年报 维扬书生)

目的是好的,

但方式不能跑偏!

来源:新京报评论、红网、四川在线、北京青年报(略有删节)

责任编辑:李萌

点击下载海南日报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