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南日报客户端丨记者刘冀冀 陈若龙 周达延
1月28日,海南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在省博物馆多功能厅召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陈阳介绍,海南省充分运用好国家各项政策的措施,发挥好货币政策支持作用,加大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多渠道、多手段的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1月28日上午,海南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优化营商环境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专题记者会召开。海南日报客户端记者陈若龙 摄
据介绍,截至2018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外地存款余额8820亿元,比年初增加362亿元,其中民营企业贷款余额2648亿元,比年初增加277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04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17亿元。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和改善。
同时,积极运用债贷款债贴现政策。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设立了13亿支小债贷款和24亿元的债贴现限额,专项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通过央行低成本资金引导金融机构票据融资向金融机构和小微企业倾斜,海南5法人金融机构已使用债贷款资金3.69亿元,民营企业贷款金额到19.4亿元,累计办理小微企业的债贴现29.97亿元。
海南银保监局规范银行业服务收费,严格执行“7不准”“4公开”,和小微企业的“两禁两限”的要求。截至2018年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结算财务顾问贷款及其他方面累计为客户减费让利5.03亿元。
海南还促进企业发债融资,2018年海南资本市场累计融资192.56亿元,增加45.39亿元,增幅70.14。同时在瑞斯基金,知识产权化方面取得突破。2018年12月19日,海南首人才租赁住瑞斯在深交所发布,成交金额8.7亿元。
“昨天晓明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9年要坚决破除民营企业发展的障碍。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措施,设立重点产业发展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和企业疏困基金,再造融资担保体系,年内取消企业银行账户许可,推动民营企业信贷业务提速,利率下降,余额增长,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陈阳在发布会上还透露了今年着重落实的几项工作。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将持续推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融资政策落地见效,推动取消企业银行账户许可在年内落实,改善优化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金融生态环境。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让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得到更多更好的服务。
同时,加强与国家担保公司的合作,积极争取国家担保基金的授信支持,筹建省级融资担保公司,推动扩展市县融资担保规模,建立健全全省的债担保体系。建立上市公司和民营企业疏困基金,帮助有市场、有前景、有竞争力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走出困境。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还拓展直接融资渠道,发挥债券市场的引领作用,积极推动省内民营企业,利用债券的融资支持工具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做好信用征信的服务,促进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加大债贷款和债贴现的力度,积极争取利用央行定向中期借贷便利等货币政策工具,为海南符合条件的法人机构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发放贷款和资金支持。
加大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清理不必要的通道和过桥环节,切实降低贷款的周转成本,探索推动无还本续贷机制,解决企业贷款与用途期限筹备的问题,对产品有销路,生产经营政策,资金链暂时出现困难的企业要求商业银行不断贷,不抽贷,不压贷。
陈阳表示,今年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将利用政府和市场两个渠道,进一步推动银政合作,银企合作和银单合作,和银税互动,进一步召开民营企业融资座谈会等活动。同时,结合海南自贸区建设三大类、12个重点产业的发展引导金融机构,切实提升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如何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海南多部门支实招
据海南日报客户端丨记者刘冀冀 陈若龙 周达延
“融资难”“融资贵”,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在1月28日上午召开的海南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优化营商环境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专题记者会上,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省工信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纷纷支招,帮助民营企业破解“融资难”“融资贵”等难题。
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郭全茂表示,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帮助银企对接,通过举办座谈会等形式,让双方面对面提出各自需求;二是创新非公经济人士综合评价体系,对于综合评价较高的企业,可以在发放贷款时适当加大信用比例。
“我们通过’两补一奖励’、股权投资等方式,覆盖中小企业担保贷款、保证保险、直接融资等多种融资渠道。”省工信厅厅长王静表示,通过降低中小微企业投资成本,建立小微企业风险补偿机制,支持市县搭建“助保贷”平台为企业融资增信,开展中小企业股权投资、天使投资,设立海南工业信息产业投资资金等方式,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陈阳认为,信用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企业“融资难”的核心问题是信息不对称导致商业银行不敢贷、不愿贷。他透露,下一步将力推全省建立多维度的信息平台,使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信息透明,从而促进中小微企业规范经营,诚实守信,不断增强自身活力,更好地服务海南自贸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建设。
责任编辑:吴维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