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返回
哈节
海岸生活杂志 2018-02-28 16:56:00

海岸生活杂志|图/网络  辑/三每

哈节是个什么节日呢?哈节是为了纪念海神公的诞生。京族人以海洋渔业生产为主,信奉海神。每年都要到海边把海神迎回哈亭敬奉,祈求人畜兴旺,五谷丰登。"哈"是京语译音,含有"歌"、"请神听歌"的意思。

哈节主要流行于广西的京族居住地区。哈节的日期各地不同,万尾、巫头二岛为农历六月初十,山心岛为农历八月初十,海边的一些村落则在正月二十五日。虽日期各异,但节日的形式与内容基本相同。


而哈节则由下面这四个部分组成↓↓↓↓

迎神:在“唱哈”前一天,集队举旗擎伞抬着神座到海边,遥遥迎神,把神迎进哈亭。

祭神:祭神的具体时间为节日的当天下午三点钟左右。祭祀仪式开始后,首先由主祭者带领人们迎接来自海上、天宫各位神灵、祖先进入神位,读祭文,紧接着是向诸神敬酒和献礼。在祭祀之后进行娱神的过程中,表演内容不但穿插了人们喜闻乐见、反映生活情趣的古诗词演唱、历史故事说唱等,还要唱“进香歌”、跳“进香舞”、“进酒舞”、“天灯舞”等。

入席听哈:祭神毕,入席饮宴与听哈,称为“坐蒙”(又称“哈宴”),每席六至八人。酒肴除少数由“哈头”供应外,大部分由各家自备,每餐由入席人轮流出菜,且边吃边听“哈妹”唱歌。“唱哈”是“哈节”的主要活动项目,“唱哈”的主要角色有三人,即一个男子叫做“哈哥”,又称“琴公”,两个女子叫做“哈妹”,又称“桃姑”。主唱的“哈妹”站在哈亭的殿堂中间,手里拿着两块小竹片,一边唱一边摇摆着敲,伴唱的哈妹坐在旁边地上,两手敲打竹制的梆子和之。哈妹每唱完一句,哈哥就依曲调拨奏三弦琴一节。如此一唱一合一伴奏,直到主唱的哈妹困倦了,转由另一个哈妹出来主唱,“唱哈”要连续进行三天。歌的内容有民间传说、哲理佳话、爱情故事等。

送神:“唱哈”完毕就送走了神灵。送神时必须念送神调,还要舞花棍。送神后整个哈节的仪礼便结束了。

海岸生活杂志二维码.jpg

责任编辑:吴毓锋

点击下载海南日报APP